今天是:
  人大简介
省人大调研组来东 我市经济发展受肯定
东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我市“四边三化”行动专项...
让山更绿水更清?人大监督在行动——市人大常委会“四边三化”...
市人大常委会部署开展专项评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
东阳市人民代表大会
东阳市人大常委会
常委会主任之窗
东阳市人大代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纵横 > 专题督查
东阳市蔬菜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困难与对策
作者:王玉才 来源:东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6-07-11 16:47:00

一、产业发展现状
1.蔬菜生产
到2015年,全市蔬菜基地面积已达7940亩,常年蔬菜基地26个,面积4030亩,高山蔬菜基地37个,面积3910亩。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10.47万亩,总产量16.78万吨,总产值6.7亿元,位居农业产业第一,占农业总产值的33.9%。
2.基地建设
全市蔬菜基地面积7940亩,其中常年设施蔬菜基地26个,高山蔬菜基地37个。目前蔬菜专业从业人员3000余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示范基地,如单良千亩生态蔬菜示范园、斯村现代蔬菜精品园、花园高科技蔬菜示范基地、白溪绿色蔬菜基地、大园金华市“放心菜”示范基地、寀卢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等等,在兄弟县市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3.产品销售
我市蔬菜主要销往市内,全市蔬菜总需求20万吨左右,外地调运蔬菜3万吨左右,蔬菜自给率达到85%左右。其中蔬菜基地生产蔬菜3万吨,主要供应城区市场;农区季节性蔬菜13.75万吨,其中12.5万吨供应各镇乡集镇及农户自给,1万余吨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企业和营销大户,销往义乌、宁波、温州、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6%左右。
4.市场建设
我市蔬菜流通主要分布在南门蔬菜批发市场、富坤农产品集散中心、东阳4个主要菜场。其中南门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到5万余吨,交易额1.5亿元。南门蔬菜批发市场已辐射到磐安、嵊州、永康等邻近县市。
5.蔬菜企业、合作社、大户建设
全市已建立配送企业6家,蔬菜专业合作社30家;培养5亩以上蔬菜生产大户有500余户。
6.品牌建设
建立无公害蔬菜品牌七个:恒业牌、健园牌、三单牌、东穗牌、东白山牌、绿中绿牌、富坤牌、老菜农牌。2012年,虎鹿镇白溪蔬菜基地成功申报“榧哥牌”绿色蔬菜品牌,成为我市首个绿色蔬菜品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蔬菜)认证数20个,国家级绿色农产品(蔬菜)认证数9个。
二、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规模化经营难度大
蔬菜生产仍以散户种植为主。规模化经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推广机械化生产难度大,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机械化生产。而几百亩菜地种植同一个蔬菜品种,又存在着集中上市导致数量过剩、销售困难的问题。其次是人工费用过高,而且年年看涨。蔬菜种植人工费用与销售价格这种不对称的上涨比例,加上蔬菜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人工投入大,用工数量多,就直接造成了菜农种植规模越大,雇工越多,亏损就越大的现状。第三是蔬菜生产直接补贴给菜农的政府补助资金很少,与水稻等粮食作物相比相差好几倍。因此,蔬菜生产的特殊性使得蔬菜种植大户的经营规模不可能像粮食种植大户那样可以承包经营几百亩甚至上千亩。
2.蔬菜产业化生产发展缓慢
蔬菜生产经营主体规模较小,以单家独户经营生产为主,缺乏产业化组织。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基础较弱。涉及蔬菜生产的企业规模较小,蔬菜深加工和精包装滞后,蔬菜加工转化率低,蔬菜产业链得不到延长,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的效益。
3.蔬菜市场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市场销售体系未健全。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较少,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全市缺乏大型蔬菜运营和中介机构,没有形成“运销型”机制,销售队伍单打独斗,不能联合运作,不利于市场竞争。二是由于农户组织松散,单户经营面积有限,蔬菜品牌建设和无公害生产缺乏内在动力,加上因量大面广而政府监督困难,造成菜农应用无公害品牌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在许多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客户只认产品外观,不认产品内质,无公害蔬菜内质优势无法体现。
4.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小而散的种植模式,随意性的种植制度,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现已成为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盲点,很难步入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特别是外来我市四季种植叶菜菜农更是监管的重点,造成蔬菜产品质量溯源难、管理监控难。
5.乡镇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
我市直接或间接负责蔬菜产业的专业人才不稳定,技术骨干缺乏,很多乡镇、基地无专业蔬菜技术员,一些乡镇即使安排了有关人员从事蔬菜产销工作,但多数自身专业不对口且分属不同部门.此外,由于编制、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近十几年来很少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造成目前农技推广队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青黄不接,人才断档,农技推广队伍面临着自生自灭现象,可持续发展受阻。
6.菜农队伍后继乏人
目前,我市种菜农户90%以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菜农。种菜行业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蔬菜种植行业,所以新菜农培养跟不上,新菜农培养缺少手段,缺少投入。近年来菜农队伍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明显。
7.蔬菜生产成本上升过快
造成成本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一是用地成本较高,土地流转难度较大,种菜的规模效益难以体现;二是农资费用出现较大幅度地增加,这主要来自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和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两方面(农资公司只有方圆一家,价格垄断因素明显,菜农宁可去金华购买);三是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由于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雇工价格年年看涨;四是蔬菜政策性农险投保费用相对较高,而可享受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以上各种原因造成菜农经济效益下降,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8.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问题也是长期限制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市财政对蔬菜生产专项资金预算安排不足,特别是用于各种优惠补助、灾害保险等投入的费用安排较少,资金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后劲。我市蔬菜管理办公室从成立至今蔬菜补助资金一直只有90万,15年一直未变。
三、发展对策
(一)加强基础建设,建立生产能力建设体系
1.加快集约化蔬菜基地建设
集中连片建立蔬菜基地发展蔬菜专业村。整合涉农资金,建设扶持一批设施化、集约化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
2.培育壮大蔬菜生产主体
鼓励各类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产业化生产,鼓励发展蔬菜生产。重点扶持帮助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企业。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入蔬菜生产主体,通过“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化解个体农户易遭遇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带动菜农增产增收。
(二)狠抓质量安全,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1.健全检验检测体系
加大市、镇二级蔬菜检测机构对基地蔬菜的抽检力度,增加检测批次,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机构服务水平,确保上市蔬菜质量安全。
2.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建立蔬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处理平台,并在蔬菜生产企业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中建立完善的蔬菜全程质量追溯信息系统。
(三)强化扶持政策,建立资金投入体系
1.完善补助资金政策
加大蔬菜生产扶持力度,市财政要加大蔬菜产业扶持资金的投入力度,蔬菜基地补助资金补助范围调整后,市产业化项目资金要加大对新建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力度,以确保蔬菜基地面积持续增长。为增强菜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目前蔬菜保险菜农交费比例过高(蔬菜45%,而水稻仅7%)的情况,建议市产业化项目资金中增设蔬菜保险补助这一条款,鼓励菜农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蔬菜),切实减轻菜农生产风险。
2.引导多元化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带动农户多、有竞争力、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倡导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开发支持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提高“菜篮子”工程融资能力。
(四)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1.健全技术推广网络
要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三级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网络。乡镇农技推广站要求配备中级蔬菜技术人才,蔬菜重点村要求招收配备蔬菜园艺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村官,进一步充实蔬菜技术推广队伍。同时要加强蔬菜技术人员和种菜大户、科技示范户的蔬菜业务知识培训与学习
(五)加强产销对接,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1.抓好市场建设
建设好一批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加强蔬菜市场的设施功能建设,提升蔬菜市场的功能,使之更好地适应蔬菜发展的需要。改变东阳现有蔬菜批发现状缓解菜农买菜难得问题,使本市生产的蔬菜更好的服务本市市民。
2.培育名牌产品
支持以公司制形式推出主产区品牌,推广“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签订“订单”,扩大品牌在全省市场的认知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扶持1-2个发展前景好的品牌企业,提高蔬菜加工处理能力,建立冷藏储运系统,在城区开设“蔬菜直销店”,使之成为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
(六)加强领导,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工程街道主任、乡镇长负责制,要求蔬菜重点乡镇街道继续抓好1个重点蔬菜示范基地,引导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关闭窗口]

东阳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浙ICP备13030309号-1

地址:东阳市行政中心  邮编:322100  电话:0579-86655308

技术支持:杭州飞利信至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